002误判心理清单

  • 001:错误激励模型引起的
  • 002:喜爱倾向
  • 003:厌恶倾向
  • 004:对比错误反应
  • 005:快速下结论倾向
  • 006:简单联想倾向
  • 007: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
  • 008:从众倾向
  • 009:妒忌倾向
  • 010:回馈倾向
  • 011:避免不一致倾向
  • 012:社会认同倾向
  • 013:火鸡倾向
  • 015:心理否认倾向
  • 016:服从权威倾向
  • 017:美化效应
  • 018:行动偏误
  • 019:预测错觉
  • 020:重视眼前倾向
  • 021:选择悖论
  • 022:集合模型
  • 023:光环效应
  • 024:幸存偏误
  • 025:因果错位
  • 026:纠缠于沉没成本
  • 027:公地悲剧
  • 028:社会性懈怠
  • 001:错误激励模型引起的

    如果偷窃不用接受任何惩罚,大部分人都会成为小偷;
    如果一个孩子每次说谎父母就鼓励、奖励他,那么这个孩子更容易养成说谎的习惯;
    如果一个部门对于攻坚克难的人员更多是惩罚,那么将会有更少的人愿意去承担攻坚克难的责任;
    如果一个学科的老师,经常挖苦ta的学生,那么喜爱这个老师的人将会很少;
    如果一门学科短时间内看不到用处,学起来又极其困难,哪怕以后用处很大,喜爱这门学科的学生应该也不会很多;
    如果一只猫被灶台烫伤了,哪怕下次是冷的灶台,它也会心存顾虑;
    如果一个女孩被爱情伤了,哪怕下次遇到一个坦诚热心的人士,她也往往表现得谨慎而又小心翼翼;
    有些人花钱买身份,有些人靠身份捞钱,而有些人同时做这两件事。虽然在各种奖励中金钱是最主要的,但它并非是惟一有效的奖励。人们也会为了性、友谊、伴侣、更高的地位和其他非金钱因素而改变他们的行为和认知。
    “祖母的规矩”也证实了奖励是非常有用的。它的效果特别突出,可以用这个规矩来成功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哪怕使用的奖励品是已经拥有的!实际上,许多管理人员用“祖母的规矩”来管理他们自己的日常行为,借此改善它们的奖励系统。
    具体来说,祖母的规矩就是要求孩子在吃甜点之前先把他们的胡萝卜吃掉。把它应用到商界,就是要求管理人员每天强迫他们自己先完成他们不喜欢然而必要的任务,再奖励他们自己去处理那些他们喜欢的任务。考虑到奖励的超级威力,这种做法是明智而合理的。

  • 002:喜爱倾向

    很多人觉得察言观色是小人之举,谁又能肯定不是他们这么觉得,不是因为自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心生妒忌?察言观色就像一个工具,如果动机是好的我们不是更应该称赞这个人有智慧吗?
    总的来讲,人类通常喜欢被喜欢,热爱被热爱。
    喜爱倾向通常促使人们:

    • 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所谓爱屋及乌。甚至别人说的各种毛病自以为都能接受,而听不进去规劝,热恋中的人最明显;
    • 为了爱扭曲其他的事实;
    • 对不相干的事情,也会多几分耐心和好感;
    • 偏爱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热爱对象的人、事、物。
  • 003:厌恶倾向

    喜爱倾向相反。人类通常厌恶被厌恶。
    厌恶倾向通常促使人们:

    • 忽略其热爱对象的优点;
    • 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的事实;
    • 对不相干的事情,也会多几分反感;
    • 厌恶那些能够让自己联想起厌恶对象的人、事、物。
  • 004:对比错误反应

  • 005:快速下结论倾向
  • 006:简单联想倾向
  • 007: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
  • 008:从众倾向
  • 009:妒忌倾向

    人类通常不患寡而患不均

  • 010:回馈倾向

  • 011:避免不一致倾向
  • 012:社会认同倾向
  • 013:火鸡倾向
  • 014:008 & 013 推论,试图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改变环境比改变想法容易得多。
  • 015:心理否认倾向
  • 016:服从权威倾向

    和其所有祖先相同,人类也生活在等级分明的权力结构中,所以大多数人生下来就要跟随领袖,能够成为领袖的则只有少数人。因此,人类社会被正式组织成等级分明的权力结构,这些结构的文化则增强了人类天生就有的追随领袖的倾向。
    但由于人类的反应大多数是自动的,追随领袖的倾向也并不例外,所以当领袖犯错的时候,或者当领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达、被大众所误解的时候,追随领袖的人就难免会遭受极大的痛苦。所以我们看到的许多例子都表明,人类的权威—错误影响倾向会造成认知错误。
    比如微软系统,就是软件的一个权威,但文件夹分类归档存储真是糟糕透顶,它是顶点分叉的思路,导致最后文件存在哪里都记不清。更为有效的方式是:1)就像交通便利的城市,我希望有多条道路都可以到达同一目的地;2)我希望目的地_源文件唯一确定,而不是这也有那也有,改动起来不同版本乱七八糟。做到这两点的存储架构,很容易发现比文件夹存储的模式优秀,但微软显然没有采用这样的思路。更一般地,这个人因为代码写得好成了编程的权威,却在多种场合大言不惭地传授人生的经验,在他看来万物相通,人生也是不同语言的编程嘛,面对这样的简单联想,更应该提高警惕,尽管他们的自以为是让言论显得自信而有感染力,然而是否符合客观与此无关。

  • 017:美化效应

    1)人性的弱点+美化的说辞,容易制造这样的局面:使得人性弱点正义化。
    2)美化效应典型的例子是:自欺。托尔斯泰效应:那些恶贯满盈的罪犯并不认为他们自己有那么坏。他们或者认为(1)他们从来没有犯过罪;或(2)考虑到他们在生活中遭遇的压力和种种不幸,他们做出他们所做过的事,变成他们所成为的人,是完全可以理解和值得原谅的。同样,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批评别人是有苦衷的、自己没有改变自己是有自己的顾虑的,等等等等。很少有人会坦然接受:这次就是我错了,这个我就是一无所知。
    3)股价下跌被称作回调、赌博被称为休闲娱乐、水性杨花被称作高情商、失败被称作新的机会、一位被开除的人被称作是开启新生活的人、阵亡的士兵(可能仅仅是因为愚蠢或倒霉)被称作英雄、大屠杀被称作种族清洗、两万五千里被称作伟大的长征。如果一个丑陋的行为,被裹上辉煌的外衣而显得理所当然、甚至是大义凌然,那么我应该要格外小心这样的行为。

  • 018:行动偏误

    1)足球运动员罚点球,有1/3的概率是射向球门中央,1/3的概率射向左边,1/3的概率射向右边。守门员会怎么办?他们或者扑向左,或者扑向右。反正他们很少待在中间——虽然有1/3的球会射向那里。这是为什么?因为扑向错误的一侧要比傻瓜似的呆立原地,看着球从左边或右边飞过去好看得多,看起来也没那么难堪。这就是行动偏误:即使毫无用处,也要采取行动。
    2)如果球门中央是现状,球门一边是变得更好,球门一边是变得更差,概率同样都是1/3,但哪边是更好哪边更差,守门员并不清楚,有多少守门员会原地不动?有机会变得更好啊,干嘛不试一试呢?试一试不一定有机会,不试一试,肯定没机会。如果试一试的最差情况是回归现状,那自然不必多说,如果试一试的最差情况是比现状更差的结果呢?如果没有更清晰地认识、仅凭运气,这个人试一试的态度与赌徒的心理有什么区别?
    3)一种解释是:我们祖先生活在狩猎环境中,面对危险几乎都是靠逃跑来保命的,我们都是迅速反应者的后代,我们既不会去深刻思考、也不会原地不动。 但当今社会却需要深刻思考。
    4)在不明情况下,人们通常会产生要做点什么的冲动。人类通常喜欢下意识地行动,而不是有意义的等待。但如果情况不明,最好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直到自己能够更好地分析形势。

  • 019:预测错觉

    1)十年后中国将赶超美国!欧盟即将瓦解!房价还要继续涨,没买房的抓紧了!国企是铁饭碗,没问题!人民币不会再贬值!等等等等,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预测,很多发声的人还是知名专家、学者、教授。真想把这帮孙子抓起来吊打,抽死他们,看他们还BB不?
    2)一个解读的视角是:很多人、平台是统治阶级的嘴炮,这决定了千千万万的预测中,我们只能看到统治阶级希望我们看到的,同时出于迷信权威倾向,一些人甚至把为统治阶级发声等同于正义的事情;另一个解读的视角:专家不必为错误预测付出代价。预测不准大家通常不当于回事,毕竟见得多了,但如果预测准了呢?就会获得关注、咨询、出版等等机会,预测成了有百利无一害的事情,干嘛不试一试呢?如果专家预测的时候,可以附上此人的具体信息以及最近五年预测的准确率,相信专家会更谨慎地对待预测。 这也是错误激励反馈带来的毛病。
    3)因此面对预测。问自己三个问题:a)这位专家的预测有什么约束机制?如果他不必为预测失败付出代价,那么要格外小心这个预测,而不仅仅是看这个专家的权威性;b)这位专家近几年预测过哪些事情,预测的准确率如何;c)关于预测的问题,怎样去普朗克知识,使得自己有独立分析的能力。

  • 020:重视眼前倾向

    1)现在有两种方案,方案1可以救200人,方案2有1/3概率救600人,2/3概率一个也救不了,选择哪种方案?选择方案1的人可能较多;
    2)现在有两种方案,方案1会死400人,方案2有1/3概率救一个不死,2/3概率一个死600人,选择哪种方案?选择方案2的人可能较多;
    3)每个月发了工资,再上缴1000元税务,人们会极不情愿;如果是从下个月未发的工资扣除1000作为纳税,很多人都可以接受,虽然都是1000元;
    4)通常人更注重眼前的东西,那些看得见的、直接感受到的,会有更强烈的影响。如果没有引导,很多孩子会说谎;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很多人更容易堕落;如果没有规划而是走一步看一步,很多人更容易得过且过没有志气。
    5)如何对治呢?目前想到的方法:集合模型+反向思考+检查清单

  • 021:选择悖论

    1)在计划经济年代,人们痛苦于没有选择;随着社会的进步,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这是不是意味着更幸福呢?专业术语有一个选择悖论,即:过多的选择反而降低生活质量。
    2)这一点对于年轻人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实这一点每个人多少都有体会,两个相差不大的工作机会,人就会纠结,如果是10个、100个相差不大的工作机会呢?面临选择的人可能会无所适从。这一点可以从过分被剥夺效应加以理解,选择样本越大、所包含的优点就越多,而自己选择只有一个,这就意味着自己做出选择之后失去的也会越多,尽管看起来很矛盾:对于那些放弃的,我本来就没有得到过啊?但人的心理不是这么工作的,他会觉得到嘴的肉被夺走了。
    3)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这一点自己目前做得不好。引用罗尔夫.多贝里的方法:请你在端详面前的选项之前,仔细考虑你想要什么。请你写下你的标准,并务必遵守。你要明白,选择通常不是非黑即白的过程,而是一个得失的权衡,没有完美的选择。在选择多样化的今天,最好的答案才适合自己吗?情况恰恰相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022:集合模型

    1)考虑到人的重视眼前倾向 + 简单联想倾向,一件事情,如果它非常非常显著,人们往往会被片面信息遮盖了全局。这个时候尤其注意使用集合模型,即站在一个更广的角度分析问题。
    2)涉密文档。领导开会提到:很多机密标成了秘密。 但如果从集合模型来考虑,这包含四个方面:a)文件涉密,正确标注 b)文件涉密,错误标注;c)文件不涉密,正确标注; d)文件不涉密,错误标注。,可以看到这里面有两个隐患:该标密级错误标注和不该标注错误标注。再利用集合模型细分:不该标的错误标注了,不会引起安全隐患。该标注的错误标注,包括:密级错乱 + 密级未标注,显然领导只强调机密标成了秘密,就会漏掉机密标成非密、秘密标成非密这两个更大的安全隐患。

  • 023:光环效应

    1)光环效应是指:人们让某一方面照花了眼睛,并由此推及全貌。一个鞋匠会因为在鞋子方面取得成功,而给一个做教育的人出谋划策。我们自己也往往会因为打仗出色,而觉得自己搞经济也是一把好手。但这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2)考虑到人的简单联想倾向迷信权威倾向,光环效应将会影响大部分人的思考判断,比如蒙牛牛奶用梅西做广告,他一个踢球的对牛奶有研究吗?八竿子打不着,但人们的头脑就是这样运转的,用梅西做广告就可以起作用,这就够了。《我是歌手》节目组让导师背对着选手,只通过声音来判断,这真是一个聪明人的做法。
    3)摘自:艾比克泰德《生活的艺术》。
     睿智的人生乃是理智的人生。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想清楚。清楚的思维不是瞎碰的活动。需适当训练才能做到。正是通过清楚的思考才能正确引导我们的愿望、坚持自己真正想做的、找到我们与他人的关联以及随之而来的责任。每个人都应学习如何识别糊涂错误的思想。研究一下推论是如何合理得到的,这样你才能避免无根据地得出结论。举例来说,请注意下列有错误的推理方法:“我比你富有,因此,我比你优秀。”人们时时可碰到这类荒谬的断言,可这种断言是完全错误的。确凿的推论应该是这样:“我比你富有,因此,我拥有的钱财比你多。”再举一例:“我的话比你的更有说服力,因此,我比你优秀。”可我们只能这样推理:“我的话比你的更有说服力,因此,我的发言起的作用比你大。”无论如何要记住:你的品德既不取决于财产,也不取决于有说服力的发言。要花时间认真学习清楚的思维,这样你就不会受骗上当。在逻辑和雄辩术方面加强教育会很有助益。

  • 024:幸存偏误(待补充细节

  • 025:因果错位(游泳运动员的例子)(待补充细节
  • 026:纠缠于沉没成本(待补充细节
  • 027:公地悲剧(待补充细节
  • 028:社会性懈怠(待补充细节

文章标题:002误判心理清单

本文作者:Nobleding

发布时间:2018-07-20, 06:08:20

最后更新:2018-08-13, 23:15:58

原始链接:https://nobleding.github.io/2018/07/20/002误判心理清单/

版权声明: "署名-非商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及作者。

目录
×

喜欢就点赞,疼爱就打赏